币圈活动项目早知道今日讯:Web1(1989-2004),也称为“静态网络”,是“只读”且分散的。Web2(2005 年至今)是交互式的,但也是集中式的。Web3(未来)将更加人性化,回归原来的去中心化结构,但对数据隐私和安全性进行了改进。
网络的演变
自 1989 年诞生以来,互联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其历史、当前和预计的演变通常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Web1、Web2 和 Web3。
第一次迭代 (Web1)主要由纯信息性的静态网页组成,大约从 1989 年持续到 2004 年。随后是交互性更强、用户友好性更强的 Web2——由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等中心化平台主导——这是互联网的当前版本。Web3 代表了下一代互联网,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
Web3 的概念在 2021 年开始受到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区块链等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扩散。Web3 有时被称为“去中心化网络”,旨在解决与 Web2 相关的许多缺点,特别是与隐私、安全和集中化相关的缺点。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Web3 将严重依赖去中心化协议来将权力规模倾斜给用户。
在这里,我们深入研究网络的每个阶段,从它们的差异到它们面临的独特挑战。
web1
Web1 一般指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最初认识的是互联网,它催生了互联网热潮。与当今高度交互的网络不同,Web1 相当被动,主要是阅读和消费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它有时被称为“只读”网络的原因。
Web1简而言之
- 去中心化
- 网站纯粹是提供信息的
- 促进从网络到用户的单向通信
- 网站提供静态内容而不是动态 HTML
- 主要由通过超链接连接的网页组成
- 使用服务器端包含(SSI)或通用网关接口(CGI)构建的页面
- Web1 的示例包括:AOL、Yahoo!、Craigslist、Ask Jeeves 和 WebMD
什么是 Web1?
第一次迭代大约从 1989 年持续到 2004 年。它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Tim Berners-Lee 爵士发明的,被称为万维网 (WWW)。作为一种非常基本的互联网形式,Web1 本质上是一个超链接的静态信息目录,没有层叠样式表 ( CSS )。
网站是使用服务器端包含 (SSI)或通用网关接口 (CGI)构建的,并且托管在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 或免费网络托管服务运行的 Web 服务器上。与我们今天所习惯的情况相反,Web1 上的信息和产品只是简单地呈现(就像您在目录或小册子中看到的那样),用户没有机会互动(点赞/分享/评论)或贡献。只有少数人创造了内容,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被动消费者。
web2
Web1 的重点是访问信息,而 Web2 的重点是创建和贡献。它已成为互联网商业化的基础,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虚拟通信平台正是在这个阶段起飞的。
有时称为参与式(或参与式)网络、社交网络或“读/写”网络,第二代网络服务主要关注交互、互操作性和连接性。这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互联网版本,很大程度上是由移动、社交和云的出现推动的。
Web2 简而言之
- 集中
- 响应式动态内容
- 社会广泛利用
- 基于 AJAX、Javascript、HTML5 和 CSS3 等技术的交互
- 高水平的用户参与和用户生成的内容
- 不同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
- 提高了最终用户的可用性
- 无缝沟通
- 由提供服务以换取个人数据的公司主导
- Web2 的示例包括:Instagram、YouTube、Facebook 和 Google 地图
- 应用程序包括社交媒体、博客、投票、标记、社交书签和播客
什么是 Web2?
Web2 一词由 Tim O'Reilly 和 Dale Dougherty 在 2004 年末的第一届 O'Reilly Media Web 2.0 会议上普及。Web2 比原始 Web 更加用户友好和动态,开创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永远改变我们互动的方式。
推出后,任何能够访问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在维基百科、MySpace 和 WordPress 等平台上参与和交流知识、想法和经验。他们可以在 Etsy 和 Depop 上经营整个业务,在 Amazon 和 TripAdvisor 上发布评论或在 Flickr 或 Pinterest 上发布图片,在 YouTube 上上传视频,并在 Airbnb 上推广房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企业也从中受益。增强的连接性促进了组织与其客户之间更好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并增加了收入。它还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同时降低了通信、差旅和运营成本。营销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针对性和可衡量性,只需单击一下即可获取组织外部的竞争知识。
但所有这些授权和访问都伴随着权衡——最臭名昭著的是以牺牲用户个人隐私为代价。
Web2 的问题
我们(个人和职业)都依赖的这些平台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拥有的服务器中。这意味着巨大的权力和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这一事实近年来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种权力有可能损害用户隐私。用户最终通过移交个人数据的权利来“付费”使用这些平台。从一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IP 地址到设备、浏览历史记录和购物习惯等所有信息都可以被收集、存储,然后出售给广告商——通常在用户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
为什么?因为数据点提供了公司可以使用并从中获利的重要营销信息: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2021 年 Facebook (Meta) 的广告收入达到了惊人的 1149.3 亿美元,谷歌几乎是这一数字的两倍,达到 2095 亿美元。
简而言之,在 Web1 中,用户是消费者,而在 Web2 中,用户是产品。
用户即产品
此外,这些平台的用户也可能受到审查和去平台化。如果用户发布平台不同意的图片或评论,他们可能会面临被删除的风险,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帐户将被无限期关闭。这项禁令不一定只适用于该一个平台,还可能适用于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其他平台。
那么为什么用户不直接离开这些平台呢?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太多选择。如前所述,当今的技术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例如 Alphabet [Google]、Meta、亚马逊、苹果)。有人认为,他们对数据的难以置信的访问能力,加上近乎无限的资源,使这些庞然大物在竞争中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使得小企业几乎不可能介入。
这些公司创建了封闭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围墙花园”——旨在让用户留在他们的平台上,同时让他们不方便使用替代方案。
当然,用户可能会因为上述一个或多个原因退出 Facebook,但随后他们可能无法访问需要 Facebook 集成的某些其他平台或应用程序。他们甚至可能不知不觉地过渡到共享同一母公司的平台。另外,对于像 Facebook 这样的平台,一旦用户离开,他们就无法访问他们的数据——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保留的图片、对话和联系。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 Web3。
web3
Web3 有时被称为语义网,它的核心是阅读、写作和拥有。
对与数据挖掘、在线监控、算法操纵、剥削性广告和主观禁止有关的 Web2 的广泛担忧导致许多人寻找替代平台。这些替代方案已成为 Web3 的基础,因为它们绕过了内容孤岛和互联网垄断,并以数据的个人所有权为导向。
通过使用区块链和相关技术,Web3 的目标是从科技巨头手中夺走权力,并将其交回用户手中,让他们可以在网络中拥有自己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成为用户或消费者。
Web3 简而言之
尽管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但 Web3 包含了一些最受认可的意识形态作为其支柱:
- 去中心化
- 无需信任且无需许可
- 未经审查
- 自治
- 更高级别的隐私和安全
- 更多用户控制
- 无筒仓
- 提高搜索引擎的可读性
- 原生内置支付
什么是Web3?
Web3 的概念由 Berners-Lee 在 2001 年发表于《科学美国人》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他在论文中指出了人类与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差距。他承认,机器无法处理语言的语义,这意味着它们无法从数据中破译含义或上下文。他提出了一种有一天可供人类和机器阅读的网络。
虽然技术还没有完全发展到可以完全实现他的这部分概念的阶段,但其他方面——特别是与权力下放相关的方面——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
Web3 承诺使用去中心化技术来回归 Berners-Lee 最初的网络愿景,其中“发布任何内容都不需要中央机构的许可……没有中央控制节点,因此没有单点故障……也没有‘杀戮’”转变'。”
去中心化在实践中如何运作
这是一个比之前任何版本都更加智能、自主和开放的互联网版本。基于区块链技术,Web3旨在消除对中心化机构的需求,这意味着用户将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个人或机器进行交互,而无需依赖或信任第三方中间商。与 Web2 中的数据归网络所有不同,Web3 中的数据是共享的。理论上,用户能够参与互联网协议的管理并(最终)拥有自己的数据。
Web3 背后的重要技术包括:人工智能 (AI)、区块链、机器学习 (ML)、增强现实 (AR) 和 3D 图形。
Web3 的示例包括:去中心化协议比特币、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平台 Steemit、NFT 市场 OpenSea 以及Crypto.com等加密货币交易所。
向权力下放的范式转变
将数据的控制权交还给最终用户并远离大公司是这个新版本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旨在使内容创作者能够以点对点(P2P)方式与受众互动,并对其内容拥有最终决定权,而不必担心受到审查或去平台化。
例如,不可替代代币(NFT)已经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补偿,允许他们通过内置版税直接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利。
加密货币将在 Web3 中发挥巨大作用,代币将作为用户参与网络治理的经济激励。代币所有者可以组建社区,称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并就如何分配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 dapp ) 的资金进行投票。基于区块链的游戏,被称为“边玩边赚钱”(P2E)游戏,是该系统实际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 P2E 游戏中,玩家的时间和参与会获得数字现金或 NFT 的奖励,然后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进行交易。像 Axie Infinity 这样的游戏让许多游戏玩家能够通过他们在没有此类激励的情况下通常会进行的活动来赚取代币。在某些情况下,例如《Idle Mystic》,玩家可以通过使用他们的代币对决策进行投票来参与游戏的治理。
此外,加密钱包将消除对集中式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的依赖,该系统要求用户提供敏感信息和个人数据。该领域的许多参与者认为,这将有助于无银行账户人群的金融包容性,因为去中心化服务不依赖于传统的信用评分。
Web3 的挑战
关于 Web3 的可行性存在一些争论。一些人质疑它是否能真正实现去中心化。他们认为,集中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和公司根本不想运行自己的服务器,因为维护服务器不仅昂贵,而且费力且能源密集。
因此,为了运行,许多 dapp 对传统集中式 Web 服务器的依赖程度至少与对区块链的依赖程度一样。事实上,如今大多数 dapp 使用Infura或Alchemy与区块链进行交互,而区块链又依赖于中心化公司(例如 Infura 中的 Amazon)托管的第三方云服务器。
由于区块链技术成本极高且能源密集,许多人都担心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去中心化协议的交易速度比中心化协议慢得多,并且仍然是采用的一个重大障碍。
监管怎么样?
此外,权力下放还带来了新的法律和监管问题。如果没有单一的权威机构,那么谁负责监管网络犯罪、骚扰和错误信息?
最后,还有进入的技术壁垒。这涉及到从可用性到安全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两者的导航都将复杂得多。Web3 需要一定的技术悟性。用户需要了解并及时了解有关区块链、智能合约、钱包、协议等的信息,才能参与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由于用户体验 (UX) 和用户界面 (UI) 设计过程通常出现在开发周期的后期阶段,因此许多 Web3 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常常略显平庸,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陡峭的学习曲线;现代网络浏览器中缺乏集成使得许多用户不太容易访问 Web3。
最后的想法
不言而喻,网络已经改变了世界互动和运作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变得更好。我们不知道我们离 Web3 有多远,但它的元素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互联网的一部分。专家预测,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Web3 技术将与 Web2 并驾齐驱,但不会完全取代它。无论您是否加入了 Web3 潮流,您都必须承认 — 这一切都相当有趣。
转载请注明:币圈最新消息 » [币圈活动项目早知道]什么是Web3?综合指南